【OKU 截肢后经历分享】失去一条小腿,我才真正懂的 8 件事,你可能从没想过!

        点赞       

▋1.截肢后,原来走路不是理所当然的

截肢失去一条小腿之后,我才慢慢学会、慢慢看透一些事。

过去的我,从来没想过「走路」是一种恩赐。

起床、逛广场、慢跑、打球,两条腿带我去任何地方,而我却从未感谢过它们。

直到有一天,走路这件事从我的生活里被「移除」。

我需要轮椅、需要假肢,需要比别人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,才能去到曾经五分钟就能到的地方。

那时我才明白,那些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动作

—— 跨一步、站起来、轻轻跳一下,在我这里,却成了必须经过计算、权衡,甚至冒险的决定。

失去的那一刻,我才真正懂得:

「能自由走路的人,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」

 

▋2.你以为的朋友,在你截肢后,不一定会一直在

截肢之后,我才发现,有些人会慢慢从你的生活里消失。

曾经常常联络的朋友,开始找各种理由疏远;原本说有空就来看你的人,也不再出现。

那时候我才体会到,所谓的友情,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陪你走到最后。

有些人害怕我开口借钱,尤其是在没有保险赔偿的情况下;

有人担心,我会成为他们的负担;

也有人嫌麻烦,觉得到时要顾虑这个、处理那个。

留下来的,才是真正愿意和你同行的人。

而离开的,就让他们走吧。

因为真正的朋友,不会因为你少了一条小腿就消失。

 

▋3.学会了求助与接受帮忙,这是截肢教会我的功课

以前的我,很爱逞强。

提重物、搬家具、熬夜加班

—— 总觉得什么都该自己扛。

我也习惯当那个帮别人的人,却很少开口去寻求帮助。

截肢之后,我不得不面对现实。

在医院截肢后,我第一次学会开口,在网上寻求经济支援。

截肢几个月后,我更主动去联系机构,接受他们在复健和生活上的协助。

而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小事我也无法再独立完成。

比如:出门时,需要别人帮我推轮椅过斜坡;甚至在公共厕所,也可能要请陌生人帮我推开一扇门。

一开始,我觉得很丢脸,好像自己很没用。

但后来我明白,那只是我的「自尊心在作祟」 。

当别人愿意伸出手,那是他们的善意;求助不是弱点,接受帮忙更不是软弱。

它只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连接。

 

▋4. 社会的无障碍,其实对截肢者并不无障碍

你可能以为,现代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已经很完善了。

但当我真的需要靠轮椅出行时,才发现现实并非如此。

坡道太斜、轮椅使用道路被乱停的摩托挡住、OKU 厕所设计不符合使用、公交车司机不懂如何协助……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。

尤其是 OKU 厕所,看似为我们准备,却常常被四肢正常占用,或者设计得根本不符合真正的需求。

关于这一点,我之前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:
【OKU厕所】残疾轮椅使用无障碍厕所的困境!你了解过吗?这些困扰你知道吗?

有时候,并不是「设备不够」,而是缺少细节的设计与人性的关怀。

也因为这样,我更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发声,让更多人真正看到这些问题。

无障碍设施并不是只为少数人存在,它更代表着一个社会的包容度和文明程度。

很多时候,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,很难体会其中的不便。

我常想:「或许当局真的该亲自坐上一天轮椅,走一趟街道,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友善的无障碍,而不是纸上谈兵。」

 

▋5. 作为截肢者,我遇见的社会的无情与温暖并存

截肢后,我经历过人性的冷,也感受过人情的暖。

有时候,那种冷漠刺痛得让我透不过气。

比如,有一次我要求司机把我送到下单时标注的地点,结果他不但破口大骂,还用一种充满轻蔑的眼神盯着我,甩下针对「OKU 身份」的侮辱字眼。

那一瞬间,我赤裸裸地感受到:

「不是因为我要求多,而只是因为我是一名截肢者,才被这样看轻和欺凌。」

在商场里,电梯上写着「优先让给轮椅、老人、孕妇和小孩」。

可现实是

—— 很多人视而不见。

我坐在轮椅上,看着一批又一批人走进去,常常要等好几轮,才能终于挤进一部电梯。

这样的无情,我遇到过太多。

但在同一条路上,我也遇见过另一种温度。

有的 G 司机主动帮忙,甚至想请我免费搭车;

陌生人会推我过斜坡,帮我打开公厕的门,让轮椅顺利出来;

在医院,有清洁工或路过的好心人,偶尔伸手帮我推轮椅;

一些慈善团体的志工热心帮忙与关怀。

人心确实有冷有热。

可往往,那些温暖的举动,就足以抵消一路上的许多刺痛。

 

▋6. 原本独立的我,截肢后才懂得依赖与独立共存

过去的我,一向自豪自己的独立。

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工作安排,我总想自己搞定,从不轻易开口求助。

截肢之后,我才意识到,独立并不是意味着要事事亲力亲为。

生活中有些事情,我无法像以前那样单独完成

—— 但这并不代表我失去了独立。

我学会了更有规划生活,调整节奏,合理依赖他人和工具。

比如:出门前提前安排辅助设备,遇到需要帮助的场景,我会提前考虑请人协助,但仍保留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。

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

「依赖别人是一种智慧,而独立是一种坚持。」

两者并非对立,而是互补。

截肢让我懂得,在保护自我能力的同时,也允许生活有温度,有他人的参与。

独立不再是硬撑一切,而是一种知道何时坚持,何时借力的力量。

这种平衡,让我在截肢后的生活里,既安全又充满自主感。

 

▋7. 职场上,截肢者常被压低价钱与价值

截肢之后,我在职场上也遇到一种特别的「不公平」。

有人觉得,残疾人就该知足;有人认为,我少了一条腿,所以我的工作价值也该「打折」。

接案子的时候,我常听到一些让人无奈的理由:

「价钱再减啦,我也是在帮你,算是给你机会!」

「你现在不是在家工作吗,方便很多啊!」

「反正你身体状况这样,能接就不错了!」

于是,同样的工作内容,他们却想用低于正常行情的价格来衡量。

那一刻,我深深感受到,原来身体的残缺,不仅影响生活上的便利,也会被当成「压价的理由」。

但事实是:

「我的能力,并不会因为少了一条小腿而消失。」

我依然能思考、策划,能写作、设计,能完成客户真正需要的成果。

唯一的不同,只是我的行动方式改变了。

这些职场上的不公,让我更清楚:

「我要更努力增加自己的价值,不让自己被轻易低估。」

因为残缺的只是身体,真正的价值,依然来自我能贡献的专业与成果。

 

▋8. 截肢后,我才懂有的帮助,背后另有目的

截肢之后,我遇到过很多伸出援手的人。

但慢慢我发现,不是所有的帮助都那么单纯。

这里说的,是身边熟人的关系,不包括现在正协助我的慈善机构或公益团体。

有些身边的人表面上热心,背后大致上暗藏 2 种期待:

➤ 希望我回报他们的利益交换:
说白了就是价值互相,但往往带着不平衡,甚至超出我能承受的范围。

➤ 用情绪或精神施压:
好像我必须按对方的要求来,否则就要面对对方的不满与不耐烦。

刚开始,我可能会心存感激,但慢慢我意识到,这并不是无私的善意。

更无奈的是,对方的帮助,本该是好意,却让我感觉压力重重。

我其实早就多次拒绝了,尤其是截肢后三个月,我还明确说过不需要,我可以自理与独立。

可对方,还是执意介入。

最可怕的是,对方甚至会用情绪勒索和精神控制逼迫我,干预我的日常生活。

即使我试着好好沟通,不想磨损友情,把事情搞得这么僵。

可对方却把「曾经的帮助当成筹码」,用带有「攻击与威胁性的言语」来左右我的决定。

那一刻,我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。

截肢后的经历让我明白:

「真正的帮助,是不附带条件的。

帮助应该出于关心,而不是为了操控或利益。」

所以在接受来自身边人的帮助之前,我学会了先辨别善意与目的,也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。

学会感激,同时学会警觉,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
我也想把这份体会分享给处在弱势处境的人:

「在接受帮助时,请记得,你有权选择,你的界限和尊严同样重要,要勇敢!」

 

▋截肢教会我更看透这个世界

失去一条小腿让我明白,走路不是理所当然,人生中的每一步也都不是理所当然。

既然如此,我更要用好每一步,走出属于自己的路。

截肢改变了我的身体,也重塑了我看待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方式。

我学会了珍惜那些微小的行动和日常的自由,学会了勇敢求助,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边界。

我明白,真正的独立,并不是孤军奋战,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,同时保有自己的选择权。

在社会的无情与温暖之间,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。

生活不再只是坚持,而是学会在脆弱中成长,在依赖中坚强。

更重要的是,我学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,不让身体的残缺成为别人压低我的理由。

「截肢让我更看清了世界,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自己」

即便面对身体的限制,我依然可以活出尊严、自主与力量。

「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变好,但你变强了,世界对你的态度就会不一样。」

而这,就是我想走出的路。

小麦@17.8.2025

OKU 分享失去一条小腿后,我才真正懂的 8 件事,你可能从没想过!

发表回复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error:Content is protected !!